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 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會員、同志們:
經換屆選舉委員會研究,向大會報告第一屆理事會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自2014年7月成立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英烈褒揚的重要論述和批示精神,始終秉持“傳承英烈志、凝聚民族魂、共圓中國夢”的辦會宗旨,積極發揮社會組織職能作用,在弘揚英烈精神、關愛英烈家屬、保護紀念設施、開展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加強英烈精神傳承與弘揚
——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國褒揚革命英烈書畫展,征集書畫作品600余幅,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進行首展,并到廣西南寧進行巡展,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萬人次。
——同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蘇省常州市委等單位合作,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永遠的惲代英》文獻片發布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山西、浙江、河北的9所高校、圖書館、紀念館開展抗戰老兵主題巡講展。
——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安排,先后次組織、保障和承辦全國英烈講解員大賽,在2019年“豐碑永鑄·頌英烈”講解員大賽中,積極克服人員少、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投入主要力量,面向軍地邀請專家評委,進行兩輪復賽和培訓,實現了上級機關、參賽單位、選手、評委“四個滿意”。
二、深化多種形式的紀念祭掃工作
——結合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組織開展境外“尋找忠魂”活動,先后赴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對中國抗戰犧牲軍人墓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祭掃,并在印尼第13屆世界華商大會上,組織召開了“鑄魂圓夢——我們在行動”海內外媒體見面會,第一次向海外發出了發展中華英烈褒揚事業的倡議,受到海外僑胞和愛國人士的積極響應。
——自2016年開始,連續四年七次組織志愿軍老兵、烈士家屬后代親人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赴朝鮮祭掃志愿軍烈士陵園,不斷摸索經驗,與朝鮮相關組織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機制,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社團牽頭、社會參與、會企聯合、會會聯合”模式,為開展民間赴朝祭掃交流打通了渠道,走出了路子。
——積極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和電子技術手段,對傳統祭掃習俗進行革新,開展網上祭掃、綠色祭掃。2019年“傳承·清明祭英烈”活動,線上參與2100余萬人次,觀看直播500余萬人次,網上祭掃85萬人次。
三、開展英烈褒揚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2018年9月30日第5個國家烈士紀念日,與左權縣委縣政府聯合發起,在山西左權縣麻田十字嶺舉行了以紀念八路軍抗戰將領左權為主題的“抗戰英烈全國公祭同祭活動”,首次以左權將軍殉國處為標識地,專題紀念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軍民,并在北京、河北、四川等多地,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同祭,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
——2020年10月,在江蘇省鹽城市鐵軍國防教育基地舉辦“向偉大的戰斗精神致敬——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活動”。志愿軍老戰士代表、烈士后代親人代表、革命將帥后代代表、解放軍老將軍代表、抗美援朝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學者代表、當地學校師生代表、黨政機關代表等 350余人參加,以紀念會議、主題座談、文藝演出為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觀摩國防教育基地、組織書法家筆會、到新四軍紀念館參觀緬懷為三個輔助形式,環環緊扣,收效明顯。央視7頻道、中國網等數10家軍地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微信公眾號瀏覽量達數萬余次。
——聯合北京多所高校及中小學,開展“英烈故事進課堂”活動。2020年上半年,在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運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銘記歷史、緬懷英烈、永跟黨走、筑夢前行”線上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較好成效。
四、幫扶英烈家屬解決實際困難
——2015年,在全國倡導發起“關愛烈士家屬行動”,在牡丹江市“八女投江”廣場舉行啟動儀式,組織開展“發動社會力量送一份慰問金、上門看望做一件好事、幫助解決一個困難”等“三個一”活動,舉辦老兵烈屬座談會和專場慰問演出。
——積極履行精準扶貧責任,在革命老區江西省萍鄉市,深入鄉村,對接貧困家庭,送上關心溫暖。
——聯合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及社會愛心企業,赴長春組織開展“喜迎中秋、情暖老兵”活動,為部分離退休老干部、參戰老兵和烈屬,贈送中秋紀念月餅共計1500 份,并走訪慰問了部分參戰老兵家庭,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五、參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
——2015年以來,連續四次派出考察巡訪小組,赴臺灣和金門等地,采集400余處烈士犧牲埋葬信息,開展英烈褒揚紀念工作。
——受上級機關委托,組織援老抗美老戰士和烈士家屬代表團,赴老撾川壙、勐賽、納莫等地參加烈士陵園修繕竣工儀式、紀念祭掃烈士陵園;在廈門組織烈士陵園修繕方案老兵評議,為優化設計方案提供了可行性建議。2019年,利用一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援老抗美史料文物征集,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分赴3個直轄市、18個省市、42個縣市,行程數萬公里,累計接收捐贈史料文物3365件,圓滿完成文物整理、歸類、建檔等工作。
——另外,連續六年六次參加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和歸國安葬工作,主動開展臺兒莊戰役臨沂阻擊戰葛溝戰場犧牲的486具抗戰軍人的遺骸安葬、建園和紀念工作,完成國家烈士公墓選址論證和概念方案設計,參加了《抗戰英烈名錄》收集和整理等,都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六、加強和改進協會自身建設
——以《英雄烈士保護法》、《部主管社會組織管理辦法》為遵循,結合我會實際,建立完善《理事會議事規則》、《財務管理規定》、《內部工作規范》等19項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和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章程》規定,認真落實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秘書長工作例會議事決策等制度,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業務對接,依法依規、按程序開展工作。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骨干參加褒揚業務、黨建工作、黨史軍史、財務制度等培訓,到相關兄弟協會交流學習,赴革命圣地、烈士陵園、紅色教育基地參觀見學,不斷提升自身建設水平;堅持從嚴治會、嚴格管理,在歷次審計檢查和年檢中,均得到較好評價。
英烈褒揚事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這些年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業績和成果,但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矛盾和難題,建設發展的路子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創新工作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開門辦會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今后,需要我們正視矛盾困難,直面機遇挑戰,展現新時代英烈褒揚社會組織的新作為。
今后,英促會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退役軍人事務部堅強有力的帶領下,牢記初心使命,發揮自身優勢,砥礪奮進前行,把英烈褒揚事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理清工作思路,堅持把握英烈褒揚工作的發展方向。緊扣黨和國家關于英烈褒揚的新指示、新政策、新要求,以《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褒揚條例》作為綱領性指導,結合英促會實際,搞好銜接落實和應用轉化,在英烈遺物史料收集、紀念設施保護 、英烈精神弘揚、幫扶關愛英雄烈屬、英烈褒揚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狠下功夫,把黨的號召、上級的指示、社會的期盼落到實處。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推進英烈褒揚工作的健康發展。始終樹立以英烈為中心、為英烈服務的發展思想,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社會關心、老兵烈屬關切、上級指示要求統一起來,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發揚敢于吃苦、勇于攻堅、善于成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英烈褒揚工作任務。
(三)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英烈褒揚工作的有效途徑。充分運用建會以來積累的有益經驗,持續策劃開展具有影響力、時代感的英烈褒揚活動。進一步用好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拓寬弘揚傳播渠道。進一步構建政府機關主導、社會組織牽頭、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發揮社會組織在“三駕馬車”中的特有作用。繼續發動社會愛心企業,持續開展關心關愛行動,不斷增強英烈褒揚工作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四)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提高英烈褒揚工作的能力水平。堅持把建強隊伍作為重要的基礎和工作來抓,按照新修訂的《章程》,進一步規范會員管理辦法,培養鍛煉政治堅定、熱愛事業、甘于奉獻的英烈褒揚工作者隊伍,發展充足管用的常備性志愿者隊伍,為推進中華英烈褒揚事業貢獻力量。
各位會員、各位同志,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深感責任在肩、使命光榮,讓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勠力同心,團結奮斗,積極探索適合英促會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英促會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構建英促會體系化發展機制,推動中華英烈褒揚事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